發展校本特色 STEAM 課程,推動幼兒全人發展

當今社會注重兒童及青少年的全人發展,鼓勵小朋友培養讀書以外的才能。從小培養多元興趣不僅能讓小朋友多接觸新事物、發掘個人潛能,對將來提高升學競爭力亦有幫助。

雖說幼兒全人發展是香港近年大勢所趨,但這個「教育新趨勢」對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來說卻已不是甚麼新鮮事。

這所位於沙田區的幼稚園,早於6年前已開始推行探究性課程。學校透過戶外體驗、科學實驗等小組學習活動,引領學生進行生活與科學探究,增進小朋友多方面的​​知識及思考能力,從幼兒階段開展全人教育。

▲ 張翠芬校長與小朋友一同享用茶點(學校提供相片)

實踐探究式學習活動,發展幼兒 STEAM 教育先驅

在全人教育的概念下,STEAM 教育以其跨學科的特性,逐漸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元素。STEAM 涵蓋科學 (Science)、科技 (Technology)、工程 (Engineering)、藝術 (Arts) 以及數學(Mathematics),旨在融合多元領域的知識,培養學生的創造力、獨立思考和解能力。

STEAM 教育在全球盛行多時,但在香港推行 STEAM 課程的幼稚園並不多,而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便是實踐在校 STEAM 課程的教育先驅之一。張翠芬校長指,觸感對於年幼兒童尤其重要,要讓小朋友看得到、碰得到、親手做,從做中學,才是學習成功的關鍵。

為了讓小朋友有更適切的學習體驗,學校特意請來教育顧問,將坊間的 STEAM 教材重新設計成為適合幼稚園學生的課程,避免一些著重編程、深奧難懂的內容。例如 K3 單元便以《太陽能風力船》圖書冊為教材,以主角小熊尋找新能源的故事作為教學切入點,帶出地球資源有限的道理,並探究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。

▲ 學校積極推行探究式學習活動(學校提供相片)

多元化互動課程,全方位激發幼兒潛能

在探究式課程的實踐中,張校長強調小朋友要親自思考、親手試做,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。

活動期間,班裏的學生會分為不同組別,合作組裝一隻太陽能風力船。在設計太陽能風力船的過程中,小朋友會各自搜集不同物料,測試船隻的浮力和速度,並研究安裝電路和太陽能板的最佳位置,最後進行分組比賽,選出速度最快的船隻。

這種互動式的學習課程,不僅見證了小朋友的好奇心、探究精神和知識增長,更在無形中培育了小朋友的多角度思考、團隊協作精神和解難能力。

▲ 學生合力製作太陽能風力船(學校提供相片)

在訪談中,張校長特別提到了小朋友的積極互動:「課堂期間有很多小組討論的時間,小朋友會分享他們的實驗心得,例如所選物料是否合適。當他們發現某種材料不適合製作船隻,就會進行改良。」

「即使在意見不合時,小朋友也會透過討論達成共識。有時候確實會有爭拗,因為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堅持的理由。但從中他們學會了聆聽組員的意見,暸解到互相尊重的重要性,並懂得基於合理的論證作出選擇。」

探究式活動發展至今,已發展為一套完善的課程。當問及小朋友對課程的反應,張校長笑道:「小朋友有得玩,當然很喜歡啦!」

張校長更笑著分享曾有小朋友放學回家後請求父母跟他再做一隻船,可見小朋友對 STEAM 活動的著迷和喜愛,已超越學習上的要求,成為生活中的一種樂趣。

▲ 星期五為學校「Fun Day」,小朋友可以自行選擇及參與興趣小組及活動(學校提供相片)

告別單向知識輸入,鼓勵幼兒自主學習

從學校推行多年的 STEAM 互動課程可見,張校長在培育幼兒方面有著與傳統思維不一樣的見解。

在訪談中,張校長提到教育不應該是單向灌輸知識的工具,而是啟發和引領小朋友發現自身興趣和潛力的過程。因此,張校長十分注重小朋友的學習體驗,希望為小朋友帶來輕鬆愉快的成長環境。

「在反思現代教育模式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 —— 為何我們要如此催谷小朋友學習,讓他們在小小年紀就要承受龐大的讀書壓力呢?」

張校長進一步解釋,她與教師團隊中會經常進行討論,將這些困惑帶入對話之中。經過商討後,學校決定將每個星期五劃為「Fun Day」。當日學校設有瑜珈、靜觀、電影、手工等區域,讓小朋友自行挑選興趣小組及活動,並透過自由活動時間發掘興趣。

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,小朋友的所有學習內容均由學校或家長主導。例如小朋友要學五件事,這五件事全都是由其他人為他們做決定。現在我們將指定項目減少至四樣,而第五樣則交由小朋友自己選擇去學。這樣的改變不僅賦予小朋友選擇的權利,也令小朋友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快樂和投入。」

當談到這種學習方式的成效時,張校長笑著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:「有時候,我們會看到某個活動區域排著長長的人龍,這不就是小朋友快樂和投入的最好的證明嗎?」

▲ 校長鼓勵學生參與校外比賽及活動,學生於不同比賽屢獲奬項(學校提供相片)

突破傳統學習桎梏,展開幼兒教育新里程

除了在校活動和課程之外,張校長亦鼓勵小朋友參與校外活動,多嘗試、多見識、多交流。「當學校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資訊,或是有團體或個人比賽的機會,我們都會鼓勵小朋友參與其中。」

不過關於選擇課外活動,張校長也提到很重要的一點:有時候,父母可能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,為小朋友選擇他們認為值得參與活動,卻忽略了小朋友的感受。例如家長可能認為學習鋼琴對小朋友有好處,但如果小朋友對此並不感興趣,那麼他們學得好與否,甚至於是否願意繼續學習都是一個問題。

在結束訪談時,張校長亦分享了一個她認為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:「興趣是學習最大的驅動力 —— 興趣引領小朋友去學習,學習激發興趣,而興趣又進一步推動小朋友去探索新領域。」

在張校長眼中,幼兒教育不應該是由家長或學校主導的,而應該是從小朋友出發。張校長的見解不僅是理論,她的學校就是這種教育理念的實踐場。讓小朋友們在遊戲中學習,在學習中遊戲,這樣他們才會自然地愛上學習,並在學習過程中愉快成長。

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-張翠芬校長

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

校長:張翠芬女士;創校年份:1991年

學校類型:非牟利;教師人數:約40人

教學語言:中文;學生性別:男女

瀏覽學校網站

關於國際優才兒童教育協會 (ITEDA)

國際優才兒童教育協會 (International Talent & Education Development Association, ITEDA) 旨在促進多元文化和交流,培養兒童與青少年的全面發展。

ITEDA 的創辦成員來自社會各界,當中包括獲得認可的教育、體育、藝術及文化專家。每位協會成員均具備不同的專業背景,並且在各自的領域中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卓越成就。

協會定期舉辦不同比賽和交流活動,冀望能讓小朋友於藝術、文化、音樂、體育等範疇多元化發展,在各個領域培育優秀人才。

我們亦與多間中小學校、教育機構及社會各界攜手合作,為兒童與青少年帶來多元化的學習和課外活動機會,共同推進社會持續發展。